新东方网>太原新东方学校>辅导>初中>正文

2016年山西省中考备考培训会纪要--数理化篇

2016-03-24 10:45

来源:

作者:

数学:

1、考试内容

以《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内容标准”所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第三学段(7~9年级)四个部分,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为依据进行考查.

2、2011版课程标准修改内容

新增内容20条(注:“*”部分为选学内容)

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知道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增加了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尺规作图:①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②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④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

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


重要变化10条

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理解整式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一元一次方程,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在尺规作图中,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在平面上,能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坐标与图形运动;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指导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原来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现在希望学生通过数据来体会随机思想.


明确基本事实9条

基本事实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基本事实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基本事实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基本事实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基本事实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基本事实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基本事实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基本事实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基本事实9: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删除内容10条

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

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求绝对值时关于“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的限制;

有关等腰梯形的内容;

“探索并了解两圆位置关系”;

降低了关于视图与投影的要求,删去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

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

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计算极差、画频数折线图等内容,强调了对“随机”的体会.


3、命题围绕“六个维度”

(一)探究与开放

减少知识性、技巧性试题的比例;

降低知识性、技巧性试题的难度;

增加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比例;

提升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命制水平.

1.探究:

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如2010年25题);

注重探寻知识的过程(如2014年10题);

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如2015年22题);

注重实践性(如2014年23题).

2.开放:

试题内容上的开放(如2011年5题);

问题设计上的开放(如2012年21题);

学生答题思路的开放(如2015年16题).


(二)阅读及学习能力

关注数学文化,是学生获得数学审美能力;

关注阅读思考能力,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特别是核心概念;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

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

对数学美的鉴赏;

认识数学的价值,对数学理性精神的追求,如思维性、批判性、探索性等.


(四)落实课标中有关“教学、活动建议”

我省中考试题加强“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考查,特别是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五)借鉴PISA测试理念

(六)表达、交流、共享

让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4、2015年中考部分答题错误展示


物理:

1、命题依据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2016年山西中考物理试题的唯一命题依据.

2、命题的一些原则

依据课标,遵守约定;

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轮流考;

不过分追求覆盖率;

难度应在合理区间(0.60—0.70);

开放题约占10%左右;

探究题情境不受教材约束,主要考方法;

要有一定量过程题;

试题应联系生活、科技、社会热点;

体现安全教育、生命意识.

3、研讨会达成的命题约定

1.声现象

重点:产生、传播、特性 .

考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要求区分“振动可以发声”和“振动一定发声”.

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不是重点.

特性(音色是重点,且必须是学生所熟识的).

依据音色区分两种物体的声音,区别同一物体的声音依靠音调;

命题素材必须是常见物体,这些知识可以从生活经验中获得;

超声波、次声波侧重应用且属常见应用:如果考查,只能是课本中出现过的实例,若考引力波只会考查“也是一种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

2.光学

重点:光现象(必考)、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及三个实验;

限制:① 二次成像一般不考,如两个平面镜成一定角度的成像问题,显微镜和望远镜等; ② 颜色不考;③ 与其他知识综合的题谨慎考查; ④ 看不见的光一般不考;

约定:凸透镜成像规律考到“理解”层次.近视眼和远视眼作为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也要求,但由其引申的变焦照相机不考.

3.热学

重点:物态变化,内能,效率,水沸腾实验 .

注意问题:① 燃料的热值应该考; ②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不考热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③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效率应该考; ④ 热学实验只有水沸腾实验可以考; ⑤ 能源和电磁波可考可不考, 如果考,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只考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核能、太阳能,不考以新能源为背景的数学计算题.注: ① “认识”“理解”层次的知识点都应该考; ② 演示实验重在考查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不考实验过程; ③ 学生实验要亲自 做,重在考查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4.力学

误差:概念不可以考,但可以了解误差现象,知道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加速与减速:试题中不要出现这两个名词,一旦出现,就意味着“力的大小、方向以及力的合成”都考查了.只要求从物体的平衡态或非平衡态判断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运动模型只要求直线型,不要求曲线型.

不考画压力示意图

液体压强计算: 我省明确要求,但限定在侧面是直立状况. 侧重于分析,液体压强计算应比较简单.不要求计算侧面压力和不规则形状容器的底面压力.

气体压强不要求计算

① 知道大气压强存在和大小; ② 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③ 知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能用大气压知识说明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浮力不要求计算:考查类型:①同种物体放入不同液体;②不同物体放入相同液体.

简单机械: 约定可以考查: ① 杠杆平衡条件; ② 动、定滑轮的特点; ③ 滑轮组的特点( 限定一定一动).

功:要求:① 力要明确;② 运动模型要简单;③ 能的转化要单一,从看得见的具体事例来研究.

机械效率:可以考查简单计算,但不会在大题考查(限定一定一动).

5.电学

考试一般都考到“理解”层次.

约定:电路约定、用电器个数及类型约定、知识要求程度约定.

电路:实际工作状态下混连电路不考(多开关的除外).要么是串联,要么是并联.定量计算时最多只能有两个用电器 .

电表应是理想电表

串并联电路的电阻: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定量计算,并联电路的电阻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图像呈现信息——必须有.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可以考,约定不能求两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或实际功率.

焦耳定律: 我省考到“理解”层次,重点在解释和计算,实验一般不考, 尤其是过程( 因为仪器不是学生所熟知的).

纯电阻与非纯电阻:考不考取决于焦耳定律的层次要求, 我省可以考.用电器一般一个,只考电动机、电风扇( 能量转化比较简单的),空调、电视机等能量转化较复杂的用电器不考.

电与磁:与往年一样,包含认识磁场,磁场的大小、方向、用途 .

6.实验与探究题

(1)基本结构

① 热学、光学实验轮换;

② 力学———测密度实验;

③ 电学实验题;

④ 新情境实验;

⑤ 活动题———实验设计或小制作 .

(2)选择规则

① 首选20个学生必做实验( 体现基础性和公平性);

② 探究内容没有限制———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

③ 活动内容选取:所用仪器是基本实验仪器或学生身边的生活器材,所用方法应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方法.

(3)测密度实验:加强设计实验

(4)电学实验

①伏安法实验五选一;

②要求及注意事项.

电压表、电流表量程的选取( 安全、精准、方便),连接,读数可考,但滑动变阻器量程选择不考;

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及注意事项;

连接实物图或改错( 必考);

③不考焦耳定律实验,但是可以考以焦耳定律实验作为试题背景考知识的应用, 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实验现象的分析等.

④不考电磁实验

(5)新情境实验

① 情境新;

② 主要考查分析和论证能力;

③ 实验设计一般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

(6)实验设计和小制作

① 实验设计是重点( 侧重设计实验);

② 小制作主要考查制作过程及步骤.

4、中考顶层设计依据课标围绕六个维度

◎重视实践,落实课标“活动建议”

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鉴PISA等国际先进纸笔测试理念

选题应出自于生活环境,要将物理考查与生活、社会、科技、时事热点结合起来,体现物理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考查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拥有了某项能力时,应当提供新的考查情境进行考查.

题目答案的开放性,适度开放更有利于使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的考查.

试题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考查功能;要引导学生调用科学能力将试题情境物理化再行解决.

◎加大开放探究的考查力度

“两增两减”:在减少知识性、技巧性试题,并减低其难度的同时,努力增加开放性、探究性试题.

◎提高学科素养试题命制水平

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能力与品质.

◎着力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注重个体修养,拓宽视野,不要就是补课或做题.

◎凸显“交流、表达、共享”能力的考查

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的活动,在习题中强化解题过程中的文字说明,强化实验报告的撰写以及活用书本课后资源.



化学:

1、命题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2016年山西中考化学试题的唯一命题依据。

2、命题趋势的变化

为响应教育部2014年4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6年山西中考化学试卷命题从卷面形式、题型设计、评分标准等多个层面都将出现较为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取消中考说明后,2016年山西中考将严格落实“六个维度”。

没有固定题型套路,不再题型的限制。

减少知识性和技巧性的试题,即不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加大对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的考查

加大对课程标准中“活动与探究建议”的考查

探究性试题应该再现实验情境和生活情境,体现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探究,加大试题的阅读量、加强学生是在阅读中提取相关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3、命题的“六个维度”

表达、共享和交流能力。山西省特别要求在试卷中体现表达、共享和交流。

加大探究与开放性试题。探究性试题可以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前沿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多角度解决问题。

PISA试题的借鉴。PISA试题考查学生三个方面的的能力,分别是:阅读能力、数学能力、科学能力,试题要将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考查。倡导培养学生重应用、多实践的学科素养。

活动与探究建议。明确考查“活动与探究建议”,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素养 包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综合信息、表达信息以及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化学学科的阅读素材来源有四个方面:化学史料、化学科普、化学事件、化学前沿信息,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感受化学家的历程,化学前言信息,对化学事件进行分析判断等。培养学生在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

培养核心素养。其核心思想是培养道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4、2015年山西中考化学试题特点

试题重视基础,重视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如3题考查溶液形成的知识。

贴近生活,试题意在生活情境中。如4题的简易净水器,22题的“化学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活动记录、21题的山西“汾酒”、25题中的E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26题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等都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试题注重对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考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学科本质的认识。如7题的微粒结构、9题物质的性质与结构、21题的分子与离子、24题微观示意图、25题中描述铁等活泼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的微观过程等都是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是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试题注重实验探究,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如27题的实验探究还原了小组同学在实验中的真实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试题增加了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如21(2)题对C2H5OH表示意义的设问,24(4)题中还能得到的一条信息等。

试题总体设计稳重求新,注重了教学的导向作用。如23、24、25题增加了学生的阅读能力,27题以学生的活动为背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形成新知的过程为命题背景,给大家展示出一节真实、生动和富有启迪性的课堂教学场景。

5、由2015年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出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

(1)学生对初中一些化学基础的知识仍没有很好的掌握。

(2)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反应原理及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仍没有很好的掌握。如23(2)题中提纯的方法是蒸发结晶,但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有:“蒸发”“结晶”、“恒温蒸发”。

2.不会读题,导致审题不清而答错

(1)不认真读题,没有看清试题,便急于答题而导致答非所问,是中考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2)不认真审题,没有找准、找全题干中的关键字词或没有找出隐含条件或没有正确理解题意,便急于答题是中考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3.答题不规范

(1)不按要求作答,如23(3)题中要求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而学生填的错误答案有:“变大”、“增高”等。

(2)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如21题中氧分子的正确答案是O2,而学生的错误答案有:O、2O;钠离子的符号是Na+,而学生的错误答案有:Na1+、Na+1、等。

(3)语言描述不规范:①书面表达不准确,表现在不能用简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如将“有机合成材料”错写成“天然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合成”等;②书面表达错别字多,如将“骨质疏松”错写成“骨质苏松”或“骨质酥松”等。

(4)实验探究不规范,如在做实验题时,所填的发生装置和反应原理不对应,填写发生装置时学生错填成收集装置或收集装置和发生装置等。

(5)计算格式不规范,如没有解和答的过程。

4.学生的某些能力有待提高

(1)生活与知识联系的能力

(2)实验探究能力

(3)阅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4)识图能力

新东方太原学校官方微信:(微信号:ty_xdf_cn

最新考试资讯、试卷解析、报班优惠、课程大纲及课件,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